- A+
所属分类:网络转载
大清铜币类别及历史介绍
十大名誉钱币之“大清铜币”藏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,如刀刻所成,铸造工艺神乎其技,且龙身纹路精美,并有云海衬托,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,极其瑰丽,美得动人心魄!
上下数千年,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,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。龙成了中国的象征、中华民族的象征、中国文化的象征。对每一个炎黄子孙 来说,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、一种意绪、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。“龙的子孙”、“龙的传人”这些称谓,常令我们激动、奋发、自豪。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 播承继外,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,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,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。
一、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,进行收藏。
大清铜币
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,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),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。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,市商乐用,流通顺畅。次年,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。尔后,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。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,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。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,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,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,
大清铜币
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:
1、大清铜币
“大清铜币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。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,地方各省所铸铜圆,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。计有:1、中央户部;2、北洋;3、吉林;4、奉天;5、清江;6、浙江;7、江南;8、广东;9、山东;10、福建;11、湖南;12、湖北;13、四川;14、江西;15、河南;16、江苏;17、安徽;18、广西;19、新疆。其中,广西“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,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,自然无法收集。“新疆省造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,存世极少,极不易得。所以,收藏清代当十铜圆,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。广西“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,则根本不去奢望。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,吉林,奉天两省所铸铜圆,现存世相对较少,余皆多见。
2、“大清铜币”。
“大清铜币”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。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,地方各省所铸铜圆,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。计有:1、中央户部;2、直;3、吉;4、奉;5、汴;6、鄂;7、湘;8、川;9、云;10、滇;11、川滇;12、赣;13、闽;14、粤;15、浙;16、苏;17、淮;18、皖;19、东;20、宁。其中,吉字最少;川滇、云字次之;滇、赣、苏、浙、东字再次之;余皆多见。
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,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,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。在“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中,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“福建官局造”者,亦有在左右加镌“闽关”二字者。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,俗称“上山东”;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,俗称“横山东”。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“四川省造”者,亦有书写“四川官局造”者。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,还有大字“四川”、小字“四川”之分;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“江西”、小字“江西”之分。“大清铜币”中,苏字、宁字有阴文、阳文之分。吉字、淮字、云字、皖字亦有大小之分。
二、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,进行收藏。
大清铜币
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)始,至1911年(宣统三年)止,历时十余年。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,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,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。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,各行其是。因此,大多未曾镌刻纪年,仅江南、江苏、奉天三省,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,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。其中,江南铸有壬寅(光绪二十八年,1902年)、癸卯(光绪二十九年,1903年)、甲辰(光绪三十年,1904年)、乙巳(光绪三十一年,1905年)四种年号当十铜圆;江苏铸有壬寅、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;奉天铸有癸卯、甲辰、乙巳、丙午(光绪三十二年,1906年)四种年号当十铜圆。1906年,清政府下令停铸“光绪元宝”,改铸“大清铜币”,并颁布统一的祖模,命各地仿铸。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“大清铜币”,尽皆镌铸干支年号,无一例外。现存世的清代“大清铜币”当十,共发现乙巳、丙午、丁未(光绪三十三年,1907年)、戊申(光绪三十四年,1908年)、己酉(宣统元年,1909年)、辛亥(宣统三年,1911年)六种年号。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“大清铜币”的情况如下:1、乙巳,铸此年号者,仅中央户部(无铭文)及奉(奉天)两局;2、丙午,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,计有中央、粤(广东)、闽(福建)、直(直隶)、湘(湖南)、鄂(湖北)、川(四川)、川滇(康藏)、滇(云南)、云(云南)、赣(江西)、汴(河南)、苏(江苏)、浙(浙江)、皖(安徽)、东(山东)、宁(江南)、淮(清江)等;3、丁未,铸此年号者五局,为中央、粤、宁、奉、汴等;4、戊申,铸此年号者仅粤、宁两局;5、己酉,铸此年号者较多,计有中央、粤、闽、鄂、皖、川、汴、吉、奉等九局;6、辛亥,它局皆未铸造,独汴(河南)一局铸此年号。 四、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,进行收藏。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,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,作严格的规定。因此,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,但龙型各异,种类繁多。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,在按铸地省局名,按年号,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,尚容易分辨,而按龙图区分,则相对比较困难。所以,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。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,其币背龙图有多种,形状差别较大,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,亦能明显区别。但是,必须注意,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,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。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,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,进行收藏。
大清铜币
清代末期,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,尤其是在“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中,这种现象相当突出。如湖北造“光绪元宝”当十铜圆,即有大蟠龙、小蟠龙、特大龙、水龙、坐龙、珠圈水龙、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政府为整顿圜法,下令停铸“光绪元宝”,改铸“大清铜币”,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。故“大清铜币”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,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。如“鄂”铭“大清铜币”当十铜圆,则有“部颁大清龙”与“湖北大清龙”之分;“湘”铭“大清铜币”,也有“部颁大清龙”、“乙字龙”、“驼背龙”、“扫帚龙”之分。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,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,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。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,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,按图索骥,仍然是必须的。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,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,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,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,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。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,主要是看龙头(大头龙、小头龙、葫芦头)、龙尾(大尾龙、细尾龙、七尾龙、八尾龙)、龙角(角内弯、角外弯)、龙爪(四爪、五爪、龙爪下单宝、龙爪上下双宝)、龙珠(大龙珠、小龙珠、龙珠三火焰、龙珠五火焰)、龙刺(龙刺朝上、龙刺朝下),以及龙身周围祥云(大祥云、小祥云、云团多寡)等等细微处的不同。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,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。所以,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。以最普通,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,通过比较,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。
五、以中花,边花,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,进行收藏。
大清铜币
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,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,往往频繁修模换模,因此,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,即使是同一省局,同一类型的铜圆,也存在着差异。如中花,即有五瓣花、六瓣花、芙蓉花之分,还有中圆环、中金钱、中满文等等;边花,即有十字花、五瓣花、五点星、五角星、米字星等等;珠圈有大小之分,满文、英文也有大小之分;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。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,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,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。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,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。以文饰,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,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,相当繁多。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,最好循序渐进,不可急于求成。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,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。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,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。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,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,合背,合面等等,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。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,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,都是可取的。
宣统二年大清铜币折叠编辑本段
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,清·宣统元年(1909年)铸已西宣统年造大清铜币。清·宣统三年(1911年)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。宣统二年(1910年)9月,度支部奏定“币制题例”,废两改元,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“元”,以钱为本位,一元为主币,重库单七钱二分。另以五角、二角伍分,一角三种钱币,五分钱币及二分、一分、五厘、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。
大清铜币
宣统三年,天津度支部选币总厂开铸二分、一分、五厘、一厘新式铜币外,与此同时还铸有计值文字,分别为:二十文、十文、五文、二文、一文新式铜元,其中二十文、十文有红、白铜二种币。五文仅红铜一种,二文、一文铜元按其币中有元凿孔分为有穿和无穿(满穿)两大类。此类铜元铸币不多,辛亥革命爆发,清王朝灭亡,故铸币有限,存世者为之稀少罕见。由此可知,宣统二年从来开铸铜元钱币。 我实实在在发现收藏一枚清·宣统二年十文大清铜币。此币纪年为宣统二年,规格为29×1.5cm,重约7.9克,黄铜板材。此币不同凡响之处,正示大清铜币金光闪耀,实属流金试制样币,未曾流通。正宗“币”字上部有一芝麻大小料伤,背面在侧中部也有一黄豆般磊小〓伤残(见照),从币侧伤残处发现此币铜板为多层次状,由此看出,此币铜板是废旧铜板再次压制的产物。所以产生多层次,金因当年冲压设备落伍,轧制压力达不到额定指标以致,使之压而不实。
大清铜币
此币存疑之处仅一点:宣统二年的“二”字上。此币绝无人为作鬼之处。现在“二”字一清二楚。问题是,“二”字上会不会有“一”?从字的写法上,此例结构上看,多少同仁看后肯定为“二”年,不会“二”上还有“一”。
白铜样钱折叠编辑本段
安徽省凤阳县中都城内一农民建房挖地基时,挖出一陶罐十余斤铜元,其中一枚为白铜样钱,该钱光边,直径2.9厘米,厚0.11厘米,重9克。面文纪值“十文”,外围嘉禾图案,上部铸“宣统三年”,下部“百枚换银币一圆”,两边各有小花一朵。背面,中圈内为“五尾蟠龙”,外为“大清铜元”四字,分布上、下、左、右。该钱设计新颖,制造精致,是钱币中的精品。
清代末年,当方孔铜钱难以维持,行将退伍的时候,一种形态新颖的圆形无孔铜币跨进了钱币的行列。这就是公元1900年在广东的机制铜元。由于样式新颖,所以一出世颇受社会欢迎,后因铸造铜元有利可图,各省竞相鼓铸,使市面铜元大增。
大清铜币
据史料载: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清政府为整顿币制,集中铸币权,在天津筹建户部造币总厂。至光绪三十一年五月竣工开铸。所铸光绪元宝铜元,仿照北洋模式。同年户部铸乙巳大清铜币。根据颁布整顿圜法章程确定铜元成色、形制,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造名为“大清铜元”的新颖铜币。清光绪三十二年铸户部丙午大清铜元。次年铸丁未纪年大清铜币(此时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)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铸己酉大清宣统年造大清铜币。宣统二年四月,度支部奏定<币制则例>废两改元,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“元”,以银为本位,一元为主币,重库平七钱二分。另以五角、二角五分、一角三种银币,五分镍币及二分、一分、五厘、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。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开铸二分、一分五厘、一厘新式铜元外,还铸有纪值文字分别为二十文、十文、五文、二文、一文新式铜元。其中二十文、十文有红铜、白铜两种,五文仅红铜一种,二文、一文铜元按币中央有无凿孔,分为有穿和无穿两大类。此枚十文白铜钱,当为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所铸。 由于时政不稳,白铜资源短缺,度支部所铸十文、二十文白铜元均为样钱。” 清朝末年,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,币制未一致。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,铸行较早脱离“两单位”的银币后,又于光绪二十五年始,铸行面值库平库平纪重的“光绪元宝”,在这类币的反面左侧阿拉伯数字表明该币为光绪X年版,常见有25、26、29、33、34等数种,流转全国。辅币比上币精美。
银币直径4.3CM。户部丙午“中”字大清银币,光绪年,1906年造。币身侧面文字:大清国银币样板鲁尔智乔治造币厂GIORGIL`GIORGI`GIORGILNC。
【大清国银币样板.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】的【大清国】这三字,清政府在对外均自称为【大清帝国】,我们可从大清银币 丙午 户部 壹两银币的背后英文为:TAI-CHING-TI-KUO SILVER COIN.中文翻译为—『大清帝国银币』就可看出,而【大清国银币样板.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】,是用【大清国】三字,无【帝】字。
辨别银圆的真假,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。银原子序数47,元素符号Ag,不易氧化,柔性好。真银光泽柔和,润白色。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,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。银圆硬度低,两块银圆相叠摩擦,有油润感,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(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)。假银圆或钢铁做胚、或铜铅做胚、或铝锡做胚,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,其色度偏暗,无光泽。假银圆用火烧后便“丑态”百出,有断裂的、变形的、散化的,真银圆火烧不变形、不变音,清洗后雪白有亮光。假银圆清洗后泛黄、泛青、泛黑或泛灰。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圆的前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