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九五年,上海博物馆编辑出版《上海博物馆藏钱币清代民国机制币》一书,在闻名遐尔的珍稀金银币富藏之中,上博以一对四川当三十铜币,作为彩色封面,以此来肯定这枚铜币的地位不只是铜元第一名珍,也是中国机制钱币之巨星。
四川当三十,分水龙和飞龙二个版式,材质亦有红铜和黄铜之分,百年来发现的数量,钱币收藏界经过证实的共有十一枚。其中,红铜、黄铜各一对计四枚,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,系由四川籍大收藏家罗伯昭于解放初期捐赠。上海博物馆也有水龙与飞龙一对入藏,分别由罗伯昭和李伟先捐赠。其余五枚均为私人收藏,分别是水龙二枚、飞龙三枚。
本次拍卖的水龙版四川当三十,是台湾郑仁杰编著《中国铜元鉴赏》一书编号393图片原物。此品为红铜,特征是正、反面均大马齿,降满文,满文“宝”字内侧有一轮未剔掉的弧线,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完全一致。此外,这枚水龙的眼睛雕刻出眼皮,而郑仁杰所藏另一版黄铜水龙(郑谱编号394)则没有雕刻出眼皮,正面为细马齿,高满文,可见民间仅存的这二枚水龙,除了材质不同,还可以确定是二个版式,这使得水龙版四川当三十更加别具趣味。
目前所见的四川当三十,都有明显的流通痕迹,尤其是龙鳞和云朵,都有或多或少的磨损,但是因为它型制特别,坯饼厚重,雕刻深峻,出类拔萃,所以,瑕不掩瑜,丝毫无损其巨星风采,历来被大藏家视为重器。
四川当三十的版式有水龙和飞龙,水龙又分有眼皮和无眼皮二个版,正面还有大马齿、细马齿以及高低满文之分,材质也有红铜、黄铜二种,那么,存在这么多的版别,为何发现数量却如此稀少?二十年前,四川成都钱币学会曾成立专题,请专家学者追踪考证,遗憾的是,因为史料记载不详,始终没有公认的定论。目前较有倾向性的看法是初期试铸,版式未定,旋因规制不符,未批量铸造,仅有少数试铸币留存。另一种看法则认为,发行之后,因型制不符,官方强制收回,而且回收彻底,以致存世如凤毛麟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