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年代西夏 夏商周
创作年代西夏
西夏 折二型“元德重宝”(直径:27.4mm),此版为首次发现,珍,极美品
西夏珍泉翘楚
—“元德重宝”折二创见版
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政权,党项族原是甘南、川北地区羌系的一个分支,自迁徙甘肃、宁夏和陕西北部定居后,始改变游牧生活,从事农耕生产。据史料载:长期以来,党项族一直深受汉文化之影响,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,党项族首领就受到册封,赐姓李,后成为唐之藩镇。北宋仁宗明道元年(1032年),宋廷封元昊为西平夏王,赐姓赵,建元显道。大庆三年(1038年)十月,在野利仁荣、杨守素等大臣的拥戴下,元昊称帝,是为景宗,国号大夏,改元天授礼法延祚,以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)为都城,史称西夏。其全盛时期疆域“东尽黄河,西界玉门、南接萧关、北控大漠,地方万余里,倚贺兰山为固”(清·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卷十二)。 在货币流通方面,由于西夏境内因缺乏铜矿资源,主要还是行用宋钱及少数辽钱。元昊称帝改元后,采纳谋臣张元“联辽制宋”建议,实行对宋用兵策略,意图得到最大利益。宋、夏经过持续几年的三川口(今陕西安塞东南)、好水川(今宁夏隆德西北)、定川砦(今宁夏固原西北)战役后,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(1044年)五月,双方达成罢战和议。宋每年“岁赐”共计银7.2万两,折铜钱25万余贯,绢15.3万匹,茶3万斤(《宋史·仁宗纪》)。并允许恢复因战争而停止的榷场贸易,以利于西夏军民的生活与生产,并同意使人在京城馆驿从事买卖事宜。西夏开国皇帝元昊是个十分有政治头脑的人,对于其父李德明在世时奉行的联辽睦宋政策一直不甘情愿,认为党项族要独立自主,首先是要保存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。自嗣位后,就不再接受封号,废弃唐、宋以来赐姓,改姓嵬名氏,名曩霄,自号“兀卒”,汉语“青天子”之意。随后,开始实施秃发令、定服饰、造文字、简礼仪、立官制。尤其是亲自谋划创制党项文字,命大臣野利仁荣等人参照汉字,演绎编成“蕃书”十二卷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党项文字,即西夏文。颁布之日,举行大典庆贺,以示重视。并专门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,挑选境内才华出众的党项人和汉人主持通译文书。经过多年使用及民间推广,西夏文逐渐形成了固定应用文字,这无疑是对党项文化的发扬广大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。
由于意识形态和民族利益的冲突,西夏建国后,始终存在着蕃学、蕃礼与汉学、汉礼之争,并导致宋、夏间战争不断。景宗元昊兴蕃抑汉,与宋达成和议后,用“夏国主”名义向宋称臣,以换得宋廷大批“岁赐”,但一直未能铸钱。毅宗李谅诈兴汉抑蕃,恢复李姓,虽多次率军侵犯宋境,最终还是与宋讲和。福圣承道年间(1053~1057年),铸有西夏文“福圣宝钱”,这是西夏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开始铸行货币。惠宗李秉常八岁即位后,由梁太后摄政,梁氏虽为汉人,为笼络党项贵族,反而采取兴蕃抑汉政策。大安年间(1075~1085年),所铸“大安宝钱”也是采用西夏文。在对宋朝关系上,梁太后摒弃毅宗在位时与宋订立的讲和约定,穷兵黩武,连年对宋用兵,以期通过战争手段来向宋朝索取更多的厚赐。然而事与愿违,战事一起,“岁赐既罢,和市亦绝”(《苏轼《奏议十八首·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》)。虽说战争以西夏胜利告终,但因国力有限,承受不了战争耗费,造成财力枯竭,导致民生困苦,物价暴涨,尺布竟至万钱,民怨沸腾不止。
崇宗李乾顺三岁即位,是西夏的第四代皇帝,因年幼无知,朝政仍由“一门二后”的第二代梁太后操纵,梁氏母党采取附辽反宋国策,继续对宋用兵;并裹胁崇宗御驾亲征,大举入侵宋境。因不得人心,梁太后被鸩酒毒死,十六岁的崇宗开始亲政,将国策改为附辽和宋,虽一字之差,但对西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贞观年间(1101~1114年),因守旧势力仍在把持权柄,故铸钱还是沿袭传统,所铸“贞观宝钱”依旧采用西夏文。由于崇宗喜好舞文弄墨,附庸风雅,对汉文化十分倾慕。为改变西夏落后之陋习风气,加强党项贵族的封建化意识,他采纳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提议:“士人之行,莫大乎孝廉,经国之模,莫重于儒学”(清·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卷三十一)。并下令在蕃学之外把儒学定为“国学”,请博学之士专讲汉学,并设立养贤务,用公费国帑供给食用,大力推行汉化教育,为朝廷培养适用的官僚人才。
元德初年,宋、金订立盟约,联合灭辽。西夏当时为救辽费尽心机,然于事无补,后崇宗审时度势,附金称臣,金视其为藩国,把原属辽的西北地带及阴山以南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。国力的增强,使崇宗踌躇满志,遂趁机攻占了宋境西北地区。辽、宋相继亡后,西夏又得到了陕西北部和湟水流域大片土地。是时,最能突出表现崇宗重视汉文化的就是在铸币方面,从元德年间(1119~1126年)开始,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小平钱的状况,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“元德通宝”、“元德重宝”钱,虽然这两种钱的铸量极少,但开启了西夏后世铸行汉文钱的先例。可以说,元德钱是西夏自铸币以来第一次正式开铸的汉文货币,也是首次出现的二等币制,意义十分重大。 西夏汉文元德钱的正式铸行,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。主要因素在于崇宗亲政后改变了国策,使得西夏与宋朝罢战,百姓得以休养生息;加上宋朝又重新恢复“岁赐”和开放榷场,以致西夏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。当时的御史大夫谋克宁曾提出“富国之方,无非食货。……既隆文治,尤修武备”(清·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卷三十二)的主张,崇宗听后虽称善不纳,但一贯坚持提倡汉学的崇宗,极有可能就此汲取了北宋币制的优越性,采用汉文铸造了元德年号钱。其“通宝”为小平钱,钱径一般为23毫米左右;“重宝”为折二钱,直径一般在28毫米左右。小平钱书体又有隶、楷之分;隶书小平旧谱曾列入无考品,今根据出土情况,已定为西夏所铸,存世亦少。楷书小平则有大小样和大字版之别,其无论何品种版式,均极为稀罕。“重宝”折二钱亦有大小样两种,且钱文版式多有不同,大样者有认为是折三钱,殊为珍贵。楷书“通宝”小平与“重宝”折二钱,昔被列为古泉名珍之一。
是品“元德重宝”折二钱,直径27.42毫米,重6.12克。出土于甘肃西夏故地一带,属典型的西北坑口,品相可谓上乘。其钱体及边缘穿郭处点缀红斑,字口间杂以少许绿锈,尤以包浆甚好,色润而古,煞是可人。其钱文直读,书体楷意笃实,结构疏密有致,神韵气度不凡。从所见实物和谱录上看,是品版式堪称谱外之物。相比之下,其“元”字上头二横平直不仰,而一般品多为右仰;尤以儿部的中间分距较大、左撇笔画延长为特殊。虽华夏古泉网图库中有与此版同类者,但总体上还是小有差异。“德”字为一心德,最为明显的是一横笔画较短,而一般品均为较长。“重”字末笔过于高出穿口下沿,为升重,而一般品大多为降重。“宝”字下部呈倒梯贝,上大下小,且上边开口;下八字偏左且分足接近,而一般品贝部上边均封口,且八字分足均大。从整体上来说,其版式大异于目前诸谱所载,故可视为创见新品。由于其形制规范,铸工精湛,钱文深刻,穿口利落,殆有初铸试样之可能,当为西夏珍品钱之翘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