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介绍了多种“应天元宝”背“万”祭祀大钱,下面再介绍一种“应天元宝”背“拾”祭祀大钱。该钱直径95.8毫米,外郭较窄,内郭稍宽,穿孔较大。面文“应天元宝”亦为楷书旋读,书法与前面介绍的外郭六龙飞天纹银质大钱一体同风。钱背穿上铸一十分端庄的楷书“拾”字。这枚大钱从精整程度和表面锈色看为失蜡法铸制鍮石大钱无疑,亦符合祭祀大钱的等级标准,是一种不加铸阴刻纹饰的祭祀大钱。
我们说历代祭祀大钱与行用钱都是一一对应的,可是过去钱谱仅见“应天元宝”背“万”大钱,为何一直没有见到过背“拾”钱呢?这是因为刘仁恭、刘守光父子相继割据幽州十九年,对百姓实行了残酷的盘剥政策,铸制铜钱只是装点门面而已。《旧五代史·僭伪传》刘守光条记载:“刘仁恭以瑾泥作钱,令部内行使。尽敛铜钱于大安山岭凿穴以藏之。”这种以瑾泥制作的钱币当然无法留存下来。桀燕铸币,除了“顺天元宝”铁钱外,只见“应天元宝” 背“万”、“应圣元宝”背“拾”、“乾圣元宝”背“百”几种铜钱,而且都如凤毛麟角。可以想见,在这种政策主导下,越是小面值钱币铸量就会越小,遗留下来的当然更少,有的可能至今尚未见到。笔者有幸还集藏到一种“应天元宝”背“百”钱,说明前期也可能铸行过币值较小的钱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