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铸《永通万国》大型精铸通用聘享钱臆考

  • 辽铸《永通万国》大型精铸通用聘享钱臆考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古钱币

作者:京川游侠

辽铸《永通万国》大型精铸通用聘享钱臆考

辽铸《永通万国》大型精铸通用聘享钱臆考
   通万国钱,北周静帝宇文阐,大象元年(公元579年)铸造。钱文“永通万国”四字,玉箸篆体。“永通”意为永远通行,“万国”示天下万国可用。其字廓深峻,形体厚重,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,史称“北周三品”之首。连同“布泉”、“五行大布”使北周三大美泉不仅在南北朝、乃至在我国以及世界铸币工艺史上,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。其正铸形制乃为窄缘,有见宽缘者,据考为后世补铸。

    本品永通万国,阔缘,折十大型形制。传世包浆,青铜材质熟旧,浆锈略发红,锈色察之,非可生疑,门开大山。看钱文和形制,已然知晓其非北周本铸,其独特特点表现为:

    钱文“万”字,八分书,最后笔划未完整表达;“国”字最为独特,乃为正写反铸,极其罕见。其字的这种写法就明白无误的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,即此钱非北周铸永通万国钱。钱体厚重,铸制极其精整,修穿并精修轮边。

    由上描述,我们可看出,其面背穿口铸制特征和钱文独特书意,具有明显的辽风丹韵,其雄浑的风格既非北周原铸,更非宋以后直至明清所为。参照辽铸政宣吉语钱“家国永安”、“国泰民安”、“宋丹宜昌”等的形制和铸工来看,本品诸特点与这些钱确具有风格特征上的内外在联系。同时,再结合其出于东北地区这一辅助信息判断,因此,我认为其乃辽铸恐无太大之疑问。

    说其辽铸,为何而铸?答曰:聘享钱也!

    聘享,聘问献纳。聘问必有宴享,故聘、享连文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受夫人之聘璋,享玄纁。” 郑玄注:“享,献也。既聘又享,所以厚恩惠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先王之制,诸侯之丧,士吊,大夫送葬;唯嘉好、聘享、三军之事於是乎使卿。”《管子·轻重戊》:“天子幼弱,诸侯亢强,聘享不上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王侯宗室朝觐聘享,必以皮币荐璧,然后得行。”据此意,所谓聘享钱,即是用于聘问献纳之钱也。

    感谢裴元博先生近年不断深入考证,首提聘享钱一说,一举解决悬疑。辽为邦交需要,先后铸有与南唐交往聘享钱、与吴越交往聘享钱、与闵交往聘享钱、与宋交往聘享钱等等。

    比如“南唐和契丹不仅有巨大的贸易交往,而且在政冶上甘当契丹的附庸,不时为契丹提供各种情报。仅《辽史》就有多次南唐派使节奉蜡丸书给契丹皇帝的记载。两国交往中,辽亦仿铸了一些南唐钱币,作为外交外交礼物。传世有“永通泉货”背龙纹、背祥云大钱,即为辽铸赴南唐的聘享钱。辽铸“永通泉货”有当五型、当十型两种。钱文隶书,顺读,当五型钱较似唐钱,当十型为魏碑体隶书,辽风炽盛。两钱均有背纹图案,制作较精,还算规整。原辽地有出土,较为罕见。”(参见裴元博博文《第七章 辽铸聘享钱1》)

    又比如“辽宋交往始于公元974年三月,澶渊之盟前,两国时战时和,但交往不断。澶渊之盟后,两国成了兄弟之国,有了一百余年的和平交往。凡两国帝后、太后红白喜事、节庆、寿诞,两国即互派使节前往聘向祝贺。在一百多年的交往中,辽仿铸了大批契丹气息浓烈、与宋钱迥然不同的、宋代钱币馈赠北宋君臣。传世有辽铸“至道元宝”光背大钱,“宋国通宝”背龙纹大钱,即为这种外交钱币。辽铸“至道元宝”光背大钱,大如当百,钱文隶书,顺读,书法狂肆,制作雄浑、厚重。辽铸“宋国通宝”背龙纹大钱,大如当十,钱文隶书,顺读。背铭双龙纹,制作精整,粗犷厚重。”(参见裴元博博文《第七章  辽铸聘享钱1》)

    显然,辽铸聘享钱有其特定政治目的,在使用中其自创铸和仿铸并举。而“永通万国”四字,从钱文之特定含义来看,其作为一种更具广泛性的聘享钱选择种类,是最为适合不过的。这是因为,辽可根据特定交往国之铸币特征特铸或者仿铸目的国铸币,同时亦可以根据辽自身与多国同时外交的更广泛需要,取汉地北周美泉永通万国之钱文意和书意,铸成一种通用聘享钱!

    而所谓通用聘享钱,即指其并不专用于某国之聘享,而是可聘享天下万国,可普遍用于与各国交往之中。此意再反过来结合看铸制特征,我感到便十之八有可成道理。或者说,这一判断至少在逻辑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,极为顺理成章。

    因此,大辽国为外交的广泛性(或普遍性)需要,取北周永通万国钱之形意,并按照自己的铸币工艺及其文化习性加以改造,以最精湛的铸工加修整工艺,铸修成具有大辽自身风格的永通万国钱,以此精铸美泉,作为与万国交往的通用性精品聘享钱,以彰显大辽国契丹人之形象。

    此外,经检索,发现有与此泉完全同范的银钱一品和铜钱一品公见,此更说明了此泉史铸之实也。此泉虽然存世量已罕,然,我相信目前民间藏家还有所藏。

    以上个人粗浅看法,臆推一理,有欠成熟,在此也就教于诸位,望指其缪也!

辽铸《永通万国》大型精铸通用聘享钱臆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