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《绍兴通宝折十》鎏金雕母祖钱考略

  • 南宋《绍兴通宝折十》鎏金雕母祖钱考略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网络转载

南宋《绍兴通宝折十》鎏金雕母祖钱考略

南宋高宗绍兴元年至三十二年铸绍兴元宝、通宝。在绍兴通宝各型钱中,最为珍贵的是旋读瘦金书折五和折十型。史载公元1127年南宋定都杭州后始铸建炎元宝、通宝和重宝钱。绍兴元年(1131年),始铸绍兴元宝和通宝钱,铸量比建炎稍多,但小平钱少见。在较新泉谱华谱中,也录入折五和折十型两枚拓图,并分别标注为孤品,足见此型钱之珍罕。

   据文献载绍兴通宝折五、折十型,藏泉大家张叔驯、罗伯昭先生各珍藏有一枚。泉学大家王荫嘉先生考证,“绍兴通宝”始铸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(公元1157年),直读楷书,旋读瘦金,均为赵构御书。值得一提的是,旋读折五、折十大钱乃宫廷试铸之样,并未铸行,以前均定为孤品,尤其是折十广穿型大钱,是为南宋稀世珍品。

   如此两型规格之钱,确为未颁行之样钱,那存世稀罕,就不足为奇了。故,样钱之说符合事物发现的一般反证规律。事实上折十型近年已见有新的发现(可参见《收藏界》 杂志2009年第十期文章介绍)。孤品随着历史的推进,不再孤单,是完全符合历史走向和事物发展发生逻辑的,不管你主观认还是不认。当然,由于该两型钱发现太过稀少,古今亦有是否真铸过此两型钱的不同看法,这不奇怪,因为其实在太过罕见,不少著名泉家,一生均未见过实物,何况当今大小泉家呢。

   绍兴通宝折十型确实存在,这已经得到公认。本文要说的,不是考其有无,而是通过博主这颗绍兴通宝折十,相互印证。进一步说明绍兴通宝折十钱史铸之实。

   本品特征考证描述:直径40毫米,厚5毫米,重量达23.08克。钱体厚重,广穿,字口异常深峻挺拔,地章平整,边穿廓规整、深峻,线条协调。虽因年代久远被一层厚锈包裹,而使钱文变粗,但仍然彰显瘦金书钱文风格。边郭轮边和穿廓可见少量金黄色闪现,高倍放大镜下,原形毕露,这金色是紧贴于铜质之上的黄金,由此判定,本品原汁乃为鎏金。故,再结合其锈色包浆以及穿边廓可观察之锈蚀坑洼,鎏金脱落后所显之底铜其锈黝黑已然入骨。

   关于锈色锈态,本品实物锈色为橄榄绿锈(上述照片在我的电脑上已经最大限度接近实物锈色,然不同电脑显示器可能会由于色差关系而有一定差别)。由此判定,这种锈色符合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。即:通过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显示,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(PH4-7)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(颜色由苹果绿--淡绿--中绿--深绿--橄榄绿逐渐进变化0,并产生碱式碳酸铜[CuCO3.3Cu(OH3]呈淡绿色,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[CuSO4.3Cu(OH)2],呈橄榄绿色,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。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,锈的化学成份不同,含量多少也不同,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。俗称松绿、瓜皮绿、纯绿、绿漆古、靛兰绿等。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,同时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。故钱面会呈斑状、槽状及坑眼,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,铜钱内部的锡、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,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变轻了,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,使钱声变哑,绿锈从孔中产生,俗称入骨锈

   凡此种种迹象和特征,毫无疑问,均可首先判定本品乃为到代之物。

   如此深峻的钱文和规整地章乃至穿边廓脊线体,已经符合铸母直至雕母的大多数基本特征。鉴于钱文几乎完全被一层较厚的橄榄灰绿锈紧紧包裹,这不仅导致钱文字视觉上变粗,更难观察其是否有雕痕等,又因钱太过珍贵,当然不能采取任何去锈之法来进一步观察是否雕刻。尽管如此,我们却可以从钱背穿口看出端倪,穿脊此处线条坡度倾斜规整异于常品,与雕母应有之形相差无几。因此,我们通过其规整的形制、深峻挺拔的字口,鹤立鸡群的综合品貌等来判断,本品可能就是绍兴通宝折十型之雕母祖钱。至少,也属于母范之列!至此,可以说其价值和研究意义已经大大超过了其本身。

   从辅助证据来看,通过显微镜下仔细分辨,本品当初的鎏金处理已经确定无疑,尽管其锈裹锈蚀,鎏金目前显露的只是斑斑驳驳残存。但是,这进一步证明当初此物确乃精工打造之上上之品。历代,但凡雕母、母钱和样钱,三类高端制品中,不乏采用鎏金工艺进一步打扮,以便将精致品相送呈圣恭,或者为达官贵人之拥,以彰尊贵。因此,鎏金工艺在此品中采用,证明了本品确非一般常品!

   最后我们再来看华谱上的这枚折十拓图,从拓图来看,其品钱体字口显然较薄浅,拓图地章印痕极为明显(作为试样钱,钱体钱文过薄这点,让人稍有不够踏实,因未见过拓图实物,不敢诳评)。这说明,本品和拓图上的至少在钱文字口和钱体深度厚度上存在较大差别。其中,值得一提的地方是,按图索骥,本品与拓图之品,在钱文上还是显现一定差别,尤其较为明显的是“宝”字,本品“宝”字更加瘦高,“绍”字似乎也略大些。这有两种可能,一是,作为呈恭帝览的雕母或者铸母,与最后样钱难免的局部差别;二是,不同版式之差,历代作为试样阶段的钱品,出现版差这种情况并不鲜见。然,观本品钱文生动,笔划有力,总的风格与下面拓图保持基本一致。故而,钱文上的一些差异,不足以否定本品存在的真实性。

来源: 京川游侠的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