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(公元1201—1208年)铸泰和通宝钱。该钱分五等币值,其中以折十型楷书大钱最为珍贵。传此泉钱文乃章宗御书。章宗以善写宋徽宗瘦金体而闻名,其所铸泰和通宝楷书钱,无论是制作工艺,还是钱文书法都颇具徽庙遗风。
谱录品中该钱有宽缘、细缘两种版式,细缘类又有大字、小字之别。其所铸钱大多轮廓深峻,文字秀美俊朗,范型规整,制作精湛。长期以来,泰和通宝和重宝钱皆倍受泉家钟爱,其道理便在其中矣。
而泰和通宝折三钱,珍稀度虽然较之折十钱要低,然,其仍属金代珍泉之一。之前,诸谱未见到录入该钱合背式,愚博客亦在早前展赏过折五泰和通宝楷书合背之式。时至今日,再将帐中所藏的这枚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合背钱择出,拍照亮相,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,以飨泉好。
首识书相。一眼可识,本品面背之文“泰和通宝”四字,楷书书体,直读,合背。尽管锈蚀较重,然可感其字书写十分规范,字形大小适中,布局端正协调,笔划横直竖立,起收有顿,转折见锋,字形结构协调洒脱而又劲力十足。其中,“寳”字更具徽庙风格。无需赘述,本品书相,俊朗端美,既凸显了泰和通宝楷书钱之书相个性风格特征,又体现了金代铸币美书之普遍性风格特征。故而,以其书相断之,其乃章宗官炉所铸,其门得开。
次观铸相。展目本品,可识其铸制规整有加,直径为30.52毫米,重约7.57克,铸体厚薄适中,乃折三形制确定。其铸相显示,方正圆矩,坦平地章,穿轮干干净净。复观字廓,亦是深竣挺拔,轮廓清晰,鼓凸自然有度,毫无做作之态。无需细表,观铸识体,本品可谓铸相颇佳,体现了金代铸币美制之特点,非章宗官炉莫属,其门再开。
再察锈相。不难看出,本品锈痂较重,其出于北地生坑。察其锈痂,皮壳叠嶂,锈痂紧缚钱体,两面锈色蓝绿相间,层次丰富,分布自然,色正锈真。测其锈质,异常老道,质地生硬而不糟。薄锈之处,可见包浆凝重,老熟之感彰显。进而可识其材质乃青铜质地,铜色更是熟旧自然。显而易见,本品锈相无异无邪,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,其门不叩自开矣。
一番鉴赏,几度审视,本枚“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合背”钱,三相一材,无异无邪,开门见山,乃毋容置疑之品。前述,虽然该钱合背之式诸谱漏载,然古泉发现乃渐次展开,过去泉家未见之式或泉谱未载,情理之中,不等于其无。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,此钱此式,至今亦是十分少见,乃属难得之式,收藏价值自然更上一层楼矣。来源:京川游侠的博客